11月3日上午,兴化市戴南镇刘纪村西的一片约30多亩的土地上一派繁忙:马达隆隆的手扶拖拉机正在对已经播种的田块进行“盖种”,人们正在用大锹挖墒……那田埂上迎风飘扬三面彩旗分外引人注目。问及种麦子为什么要像开现场会一样的插彩旗?71岁的章德国笑着说,这一片是村民们的口粮田,所以还是人工种植,栽的是南粳9108水稻。
章德国说,田里的稻草已经捆起来运回家作为燃料了。他家中烧饭是“土洋并举”,有煤气灶也有土灶。孩子们过年过节回来,就用稻草引火,用黄豆秸秆、枯树枝作“硬草”,用土灶炒个韭菜脆蹦蹦的,烧个鹅子香喷喷的……“在我们村,没有人家舍得在田里烧稻草和麦草的。”
在位于村东的兴化市铮玲粮食种植家庭的稻田里,一台集灭茬、施肥、播种“三位一体”的大型拖拉机,将稻茬“卷”进犁刀下,切碎后“埋”稻土壤里,“注”进肥料,“撒”下种子,后面出现的是已经播种结束的“成型麦田”……农场负责人谢桂江介绍,他们承包了253亩土地,全程机械化,11月3日播种全部结束。下一步开始机挖墒作业,达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厢’”的标准。
戴着“双禁巡查”红色袖标的刘纪村党总支书记章正托介绍,他们村今年水稻种植面积1860亩,预计11月10日左右全面完成收割。一度时期成为村干部“最头疼”的秸秆“双禁”工作,在他们村里已经“基本解决”。
刘纪村有民营企业80多家,320多户人家在全国各大城市经商,1200多人在厂打工。他们既“舍不得撂田”,又“没有时间种田”。村里因势利导,引进五个家庭粮食种植农场规模种植。农民们既保留了承包权,又“腾出手”来赚钱,可谓是“皆大欢喜”。村里与农场签订了“硬合同”,确保“不烧一根草,不污一条河”。余下的零星散户只有100多亩,村里已经宣传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将村干部和志愿者分5个巡查小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万无一失。
章正托认为,秸秆“双禁”是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要提供优质服务。土地流转给农场后,村里必须确保机械能够开到田头。他们结合创建泰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修通了3500米的田间硬质化公路。同时因地制宜打造绿色景点10处,进村道路绿化3条,健身场所5处,休闲憩园1处,安装led路灯200多盏。让大家看到环境改善后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