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8.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2万亿元,增长4.5%。近年来,保险业运行稳健,积极参与医疗、养老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金融科技赋能不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保险科技日新月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渗透到保险业务链的各个环节,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科技使保险行业可以更好满足新场景下新的风险需求,创新产品开发周期和类目,进一步完善更广泛人群的风险保障。
2017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对保险科技进行了定义:保险科技是金融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分支,即有潜力改变保险业务的各类新兴科技和创新型商业模式的综合。
中国平安年报显示,平安通过研发投入持续打造领先的科技能力,广泛应用于金融主业,并加速推进生态圈建设。截至2022年年底,平安拥有近3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近39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46077项。2022年,平安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5%至约3444亿元;ai坐席服务量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达82%。
5月份,中国太保旗下数智研究院正式发布了“太数通”数智一体化赋能平台。据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数通”平台能够为承保理赔自动化、智能风控、个性化推荐、智慧问诊、数字员工等场景提供数智化赋能。以快速理赔场景为例,“太数通”提供全流程优化凯发真人首先娱乐的解决方案,使理赔变得快捷、准确、高效。在理赔材料提交环节,“太数通”对影像材料自动分类,图像自动校正,智能检测伪造材料;在信息录入环节,“太数通”通过智能录入技术将票据自动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录入系统;在理赔审核环节,“太数通”结合理赔模型实现自动审核。
有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全球保险科技总融资金额累计达496.48亿美元。2021年是保险科技投资交易的最高峰,累计投资总额高达158亿美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王玉祥认为,数字化变革将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常态,保险业要利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提高服务可获得性,提供创新性和低成本的保险产品与服务,丰富保险生态的系统多样性,提升保险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互联网保险蓬勃发展
来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2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已经从290亿元增加到47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3%。王玉祥认为,从科技角度讲,互联网保险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增强客户线上全流程服务体验,增强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的可回溯的管理,从而有效推进传统保险领域保险科技的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从成立之初便选择了“数字化”路线,打通了科技在保险前、中、后台各个环节的应用。截至2022年年底,众安保险累计出具超过500亿张保单,保费收入236.5亿元,跻身国内前十大财险公司。2022年,众安研发投入达到13.45亿元,同比上升19.4%。技术专利申请量累计达599件,包括海外专利申请174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96件,授权量同比增长69%。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认为,互联网保险对当下保险业的数字化和科技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年互联网保险公司为保险行业培养了很多人才,尤其是科技公司、初创公司,很多人都有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从业经历。这是互联网保险对中国保险业提供的重要价值。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和保险科技经过10多年的发展,未来行业内或许不会再狭义地去讨论互联网保险,而是整个保险业会更加需要互联网。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保险打破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地域限制,通过在线渠道和数字化服务。未来伴随公众保障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科技赋能的加深,互联网保险可布局更广泛的产品线,进一步提升渗透率,扩大市场份额。
去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面向互联网客群的经营管理体系,强化客户体验管理,增强线上客户需求洞察能力,推动营销、交易、服务、风控线上化智能化。
6月初,为促进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供给扩围增面,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在支付宝平台上线。投保人可以通过“中国人寿养老保险”直营小程序体验商业养老金开户、购买及权益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并获取专业养老金融知识。直营小程序24小时在线客服和中国人寿客服专线协同配合,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咨询服务。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覆盖面广、触达率高的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旨在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养老规划和养老储备的意识,提高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行业转型加力提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保险公司以科技实力为依托,研发了更多结合数字生活场景的新型保险产品,满足了用户的新风险保障需求。其中,既有财产险产业,也有人身险产品。与此同时,中小保险公司通过网络渠道拓展业务,越来越多的保险中介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始展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新保险应用场景,包括电商购物、机票酒店预订、线上诊疗等。另一方面,“90后”“95后”逐渐成为保险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这批“互联网原住民”的保障意识更强,但价值观、消费观等与上一代人差异很大,而且有很多新的风险保障需求。
互联网保险经纪平台元保集团推出了“数智员工”来满足客户需求。据元保集团ceo方锐介绍,“数智员工”整合了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ai能力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覆盖80%以上的业务场景,在产品创新、精准营销、用户精细化运营、智能客服、智能理赔等环节中广泛应用。与偏静态的“数字人”不同,元保“数智员工”不再是按照设定的关键词或既定程序完成简单、生硬的对话,而是通过自动深度学习,拥有更强大的表现力、识别力和感知理解能力。无论用户发出语音还是文本形式的对话,无论问题是否标准,即便用户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数智员工”都可以提供“听得懂、回得快、答得准”的智能交互服务。与此同时,元保还推出“智能营销系统”,能为用户“千人千面”精准地推荐适合的保险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保险同质化销售、供需错配的行业痛点,极大提升了营销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应用,一些新型的保险产品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络安全保险。网络安全保险是投保人因投保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遭受攻击而造成经济损失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赔偿相应损失的保险产品。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网络安全保险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网络安全保险保费规模约1.4亿元,较2021年的7080万元翻了一番。目前,已有30余家保险公司备案了78款网络安全保险产品。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现有网络安全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仍有局限,同质化严重,而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网络风险差异较大,保险产品与实际需求还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知较弱,对自身所需的保障内容、保障额度的理解较模糊,风险保障的需求仍需培养。
原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要加快行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要举全行业之力,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加快搭建行业统一的基础服务设施,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流程管理、精准销售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