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为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就推动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达成共识。
大宗交易,是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一种重要交易方式。采用该交易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避免对竞价市场价格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现行互联互通仅支持竞价交易方式,未来大宗交易开通后,将进一步丰富互联互通交易方式,提高两地投资者特别是专业机构的交易便利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活跃度,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对境内外投资者来说都是一种积极信号。”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市场化机制,对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加快市场化进程均有助益。”
自沪港通2014年开通以来,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下,持续优化完善交易安排,扩大标的范围,丰富标的品种,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截至2023年7月底,沪股通累计净流入1.02万亿元,成交50.57万亿元;沪港通下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22万亿元,成交17.19万亿元。目前,沪港通机制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已成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参与对方市场的重要渠道。
而沪市大宗交易业务于2003年正式推出,目前主板开通了意向申报、成交申报和固定价格申报三种申报方式,科创板开通了意向申报和成交申报两种申报方式。沪市大宗交易自推出以来,总体运行平稳,作为二级竞价交易市场的补充,发挥了重要市场功能,有利于便利投资者大额交易需求、提升交易执行效率,也有助于减少大额订单对竞价市场造成的冲击和波动,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目前港交所股票市场的非自动对盘交易类似于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由买卖双方自行达成交易,无需港交所进行确认,但达成交易后需在规定时间内于otp-c输入交易,向港交所进行事后报备。非自动对盘交易的交易机制较为灵活,双方可在任意时间进行交易,没有最小申报数量限制,港交所对交易是否符合价格范围等要求进行事后抽查。
房东明对记者表示,大宗交易能够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相信这一举措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无论是北向还是南向投资者,都存在相关需求。
“比如对于北向投资者来说,在a股市场指数调仓日,由于目前没有这种机制,会产生价格的波动性。一旦引入大宗交易,让买卖双方在收盘价前就协定例如以收盘价交易,就不需要参与收盘时的集合竞价,从而也降低了在该环节买卖订单不平衡,以及对市场可能造成的相对较大的波动。”他解释道。
这也意味着,北向开通大宗交易大宗交易有利于吸引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投资境内市场,激发a股市场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根据港交所去年底进行的市场沟通,北向投资者对大宗交易的需求强烈,并指出将大宗交易纳入北向交易是其当前针对沪深港通的主要诉求之一。
针对a股交易,目前qfii机制下可进行大宗交易,而沪深港通仍不允许。随着沪深港通机制的扩容和发展,香港及国际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持有的a股数量日益增长,对大宗交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开通北向大宗交易,有助于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深化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而对于南向投资者来说,开通非自动对盘交易,便打开了投资港股的新方式。
非自动对盘交易是香港证券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自动对盘交易的重要补充。非自动对盘交易交易机制灵活性强、自主性高,深受境外投资者好评。允许境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进行非自动对盘交易,不仅降低了投资者交易成本、方便了投资者对港股市场进行最优的资产配置,还有利于大额南向订单在不造成巨大波动的情况下完成交易,保护投资者权益。
“从南向角度来讲,特别在私募方面,通过这种机制,可以使两岸的投资者能够更直接交易,这是整个互联互通机制完善的重要一步。”房东明说,“期待该制度的下一步具体细则和落实。”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将全面系统梳理两地市场差异,研究大宗交易涉及的业务、技术和监管等安排,在充分征求市场意见基础上,尽快制定互联互通下开通大宗交易实施方案,持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助力实现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