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网页登录
领先车焦点 > 车市 > 新能源车挑战更多前沿赛道

新能源车挑战更多前沿赛道-凯发k8网页登录

编辑:张璠   时间:2023-06-02 09:10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6132     

编者按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融入其间的各种技术创新,使得这个产业不仅成为全球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成为中关村论坛、数博会等科技盛会的关注焦点。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无人驾驶的未来走向、数字技术释放的产业动能等都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探索的前沿地带,更新的产业赛道、更多的创新模式,也正在从新能源汽车庞大的产业链中延展开来。

中关村论坛:新能源车成关注焦点

5月30日,一场为期六天的科技盛宴落下帷幕。成立于2007年的中关村论坛,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成为全球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2023中关村论坛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在此次盛会上,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一台白色的“柜子”低调地占据展区c位。展区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个半固态液冷储能系统。“当前磷酸铁锂电池依然是储能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但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有热失控、起火爆炸等安全风险。”

“安全性一直是储能产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2023中关村论坛“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平行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储能电池的安全就好比人的健康,没有前面的1,后面有多少0都没有意义。”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俞会根在论坛上说。

“安全性正是半固态液冷储能系统的一大优势。它利用固态电解质技术以及离子导体膜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海博思创总经理助理吕喆说,半固态液冷储能系统的另一优势在于,通过对电池特征参数的提取,构建一个数字化仿真模型,开发匹配应用场景的控制管理策略,以让大型储能电站中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个单体电池“服从调度、步调一致”。

“这个系统内的每一块电池都有一个数字‘身份证’,伴随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便于跟踪监控运行状态、评估健康度、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吕喆说。

在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海博思创的hypersafe系列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荣获“储能技术创新典范”奖,该公司也再次登顶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国内市场出货量榜首。

“2010年前后,我国储能产业还处于发展早期,相关技术还处于验证阶段。”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李臻回忆。

一名储能行业从业者说:“在海博思创进入储能领域的十余年前,国内的储能产业是一片‘沉睡的市场’,关键技术的突破还处于‘无人区’。”

“创新某种程度就是前瞻性、创造性、领先性。”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说,不论是前瞻性的技术路径的选择,还是早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创新性地提出储能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方案,都是持续耕耘的结果。“敬畏专业,保持专注,才能练就‘独门绝技’,才有机会领跑。”

同一展区的另一个展台,同样在超过十年的“长跑”中脱颖而出的另一只“独角兽”已走出国门,将中国的无人配送车开到了海外12个国家和地区。

“这辆小小的无人配送车,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具有完全自主驾驶和自动泊车等功能。同时它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保证出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工作人员介绍。

十多年来,一个自主创新扫码枪、快递柜的物流初创企业转战“无人赛道”,做起了自动驾驶。至今,新石器无人车专利申请总量已超过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60%以上,解决了包括误差补偿、准确的轨迹规划、无人车停车等多个行业难题。

“中国拥有人口密度大、市场需求规模大、数据样本大的特性,新能源车供应链完整且成本低的优势。人工智能时代,中国自动驾驶政策、技术、场景跑在了前面,更有全球领先的机会。北京拥有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政策创新叠加技术创新,给自动驾驶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余恩源说,这台x3 plus在海外单车销售均价已在10万美元以上。希望中国的自动驾驶未来能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惠及更多人民。

闯“无人区”、走“无人赛道”,是勇敢者的游戏。这需要企业摆脱“路径依赖”,走“少有人走的路”,锻造“杀手锏”,练就“一招鲜”,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更多的付出,更强大的信心、勇气和定力,一些中国企业已在路上。

“当前,储能产业发展还面临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收益模式尚不稳定清晰、成本偏高等挑战,但我们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决心,就有信心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克服更多挑战。”张剑辉说。

数博会:数实相融激发借“数”造车新动能

刚刚落幕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数实相融 算启未来”为年度主题,传递着中国加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显著信号。在博览会上,有参会嘉宾围绕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加快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实现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红利,催生更多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新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汽车生产制造的数字信息化转型升级,是当前各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缩影。

记者走进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现代产业园内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只见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机械手精准地焊接车身,sps自动运输小车来回穿梭转运物料,空中的传送平台让每一道工序畅通无阻……在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眼前的汽车生产工厂变得高效且智能。

“在车身厂焊接车间,这个底盘线是全自动化无人操作的,生产效率很高。”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车身厂厂长杨建苏说,机器人操作有效地降低了焊接工艺的误差。

从制造逐步走向“智造”。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数字化应用车间全线人工投入量降低20%、产品电耗降低15%、一次性合格率提高2%。今年,该基地计划达成产能超20万台的生产目标。

不难看出,一个个智能生产车间的广泛应用,正在成为汽车制造业的新表达。

这些年,作为中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省充分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数字产业规模,全方位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目前,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37%左右。

新能源观光车是贵州忠辉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自从2009年开展新能源车制造以来,该企业不断探索生产流程数字信息化改造。“通过引入大数据管理系统,尤其是在喷漆等环节引入智能化喷漆设备,不仅提升了效率,还改善了喷漆工艺水平。”该企业总经理王有隆介绍。

在主要生产客车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工人轻轻敲击屏幕便能通过智能控制系统驱动生产流程。“各设备运行参数都会在控制系统中实时显示,一旦运行发生故障就预警。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该公司运营总监李洪达说,对总装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后,整车总装时间较过去缩短了1小时。目前,企业已经具备年产3万台客车的能力。

这几年,贵州在推进“数实相融”方面,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记者从贵州省大数据局产业融合处获悉,目前,贵州省实施数字化融合改造的企业增加到1万家,累计带动2.5万家企业上云用云。此外,贵州已形成“大数据 实体经济”融合标杆项目400余个,其中不少是汽车智能制造项目。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将紧紧把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发展趋势,计划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0万台,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一批智能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汽车制造企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地图